這些日子以來推廣生物訊息技術的過程中, 經常會遇到消費者甚至是同業持著高頻波的產品, 來跟我們交流, 並詢問這與生物訊息有何不同. 為此, 我們解釋說明如下.
高頻波 Rife Frequency是一個Dr.Rife找到的一些頻率,可以對應到不同的疾病與器官。
Dr. Rife已經過逝,但這些頻率在網路上都可找得到。過去這幾十年來,有許多的人就利用這些頻率來治療疾病。
不過效果很有限。原因是這些頻率與器官、疾病的對應關係並不是很明確,當初Dr.Rife如何找到這些頻率,沒有人知道,所以也沒有人有辦法去修正這些頻率。
有興趣的人, 可以參見以下資料:
http://rifevideos.com/dr_rifes_true_original_frequencies.html
就物理學上來說, 一個金屬原子, 受高頻波激發, 使得金屬原子外圍的電子, 由吸收了能量之後, 由較低的電子軌道(例如較靠近原子核的第1軌道, 躍遷到能階較高的電子軌道(例如第2,3軌道), 之後, 這些較高能階軌道的電子, 下降到較低能階軌道時, 就會把原本吸收的能量以電磁波的方式釋放出來.
訊息作用時身體有時候會有類似像頻率一樣的外顯現象,所以有些人觀測到這個現象,就會記錄這些頻率,然後用同樣的頻率來刺激身體,想要達到同樣的效果,這就是高頻波的理論來源
所謂的頻率,就是能量面的名詞,有頻率就相對有波長,波鋒,波谷,這樣就可以完整描述;但是這樣的描述只是生物訊息運作時候的外顯現象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.
生物訊息是一個生物體所有基本粒子(何止億萬,且為立體結構)的自旋方向,角度,動量…的總體效果,不是單純能量面的波(也就是電磁波)可以描述與比擬.
以電磁波,來以偏概全的模擬生物訊息的運作,與生物體的耦合度很差,副作用較大.
如果您問我們, 為何電磁波的頻率與人體的耦合度不高? 最簡單的解釋方法是: 人體不是天線; 不同頻率波段的電磁波, 會使用不同的天線, 所以您會看到手機, 電視, 家裡的 WIFI …天線形狀都長得不一樣. 既然人體不是天線, 怎麼可能與電磁波頻率會高度耦合?
有些電磁波頻率的產品, 為求加強效果, 會設法提高功率, 所以因此會出現副作用, 反而會有害人體. 因此政府才會針對電器類產品規範 FCC Class A (特定專業場所始得使用) 與 Class B (可以居家安全使用) 的認證.
因此我們說, 不管從作用機制及效果上來說, 高頻波 Rife Frequency 與生物訊息技術完全不同.